软密封闸阀的操作机构是实现阀门启闭控制的核心部分,其性能直接影响阀门的操作便捷性和运行稳定性。规范的操作和使用则是确定阀门长期稳定工作的关键。了解软密封闸阀操作机构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,严格遵循使用规范,对于提升管道系统的运行速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。
一、软密封闸阀的操作机构组成与特点
软密封闸阀的操作机构由多个协同工作的部件组成,通过正确的结构设计实现闸板的准确升降控制,不同类型的操作机构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。
(一)手动操作机构
手动操作机构是常见的操作形式,主要由手轮、阀杆、阀杆螺母和传动副组成。手轮通常采用铸铁或工程塑料制成,表面设置不滑纹路,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施力。阀杆作为核心传动部件,采用不锈钢或优良碳素钢加工而成,表面经镀铬或抛光处理,具有良好的性和蚀性。阀杆螺母与阀杆通过螺纹配合,将手轮的旋转的运动转化为阀杆的直线运动,带动闸板升降。
手动操作机构的传动速率取决于螺纹精度和润滑状况,优良的螺纹加工和定期润滑能明显降低操作阻力。对于大口径阀门,为降低操作强度,部分手动操作机构会设置减速传动装置,通过齿轮或蜗轮蜗杆减速,以小的操作力实现阀门启闭。手动操作机构结构简单、稳定性高,适用于操作频率低、管径小的管道系统。
(二)电动操作机构
电动操作机构通过电动机驱动阀门启闭,主要由电动机、减速器、传动轴、控制单元和限位装置组成。电动机提供动力输出,经减速器降低转速并增大扭矩后,通过传动轴带动阀杆运动。控制单元可实现阀门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,支持开关量控制和模拟量调节,部分智能型电动机构还具备数据采集和通讯功能,可接入控制系统实现集中监控。
限位装置是电动操作机构的关键稳定部件,通过机械限位或电子限位方式,确定阀门开启和关闭到位后自动停止,防止过度操作导致部件损坏。电动操作机构操作省力、响应,适用于大口径阀门、操作频率不错或不便人工操作的场合,如高层建筑供水系统、市政管网远程控制节点等。
(三)传动部件协同工作原理
软密封闸阀的操作机构通过螺纹传动实现力的传递和运动转换,当操作人员旋转手轮或电动机构启动时,阀杆螺母旋转,与阀杆的螺纹产生相对运动。由于阀杆通过导向结构与闸板连接,无法随阀杆螺母同步旋转,因此将旋转的运动转化为沿轴向的直线运动,带动闸板上升或下降。
闸板与阀杆的连接方式有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两种,刚性连接适用于密封要求高的场合,闸板与阀座准确贴合;柔性连接则允许闸板有微小的角度调整,可补偿安装误差或密封面不平整带来的影响。操作机构的传动精度直接影响阀门的密封性能,传动间隙过大会导致闸板定位不准,影响密封效果;传动阻力过大会增加操作难度,甚至导致操作机构卡滞。
二、软密封闸阀的使用操作规范
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确定软密封闸阀性能和寿命的基础,使用过程中需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阀门损坏或系统故障。
(一)操作前的检查准备
阀门操作前需进行全部检查,确认阀门状态正常后方可操作。检查手轮或电动操作机构外观是否完好,有无破损、变形;阀杆表面是否清洁,有无锈蚀、划痕;阀门周围有无障碍物,操作空间是否充足。对于电动操作机构,需检查供电线路连接是否,控制按钮是否好用,限位装置是否正常。
操作前需确认管道系统状态,了解阀门上下游的压力、流量情况,确定操作符合系统运行要求。对于长期停用的阀门,应先转动手轮或手动盘车,检查阀杆运动是否灵活,有无卡阻现象,若存在卡滞应行润滑处理,不可强行操作。同时需确认阀门的启闭方向,手轮顺时针旋转通常为关闭阀门,逆时针旋转为开启阀门,电动阀门需确认控制按钮的标识与实际动作一致。
(二)启闭操作流程
手动操作时,操作人员应站在手轮侧面,均匀施加力量旋转手轮,避免侧身用力或使用加长杠杆强行操作,防止手轮脱落造成伤害。启闭过程中应平稳施力,观察闸板运动情况,若感觉阻力突然增大,应立即停止操作,检查是否有杂质卡阻或部件损坏,排除故障后再继续操作。
阀门开启时,应缓慢旋转手轮,当闸板脱离阀座后可适当加快操作速度,直至达到所需开启度。对于明杆阀门,可通过阀杆伸出长度判断开启程度;对于暗杆阀门,需根据经验或流量计反馈调节开启度。阀门关闭时,当感觉阻力明显增大,表明闸板已接近阀座,应减小操作力度,缓慢旋紧至密封面贴合严密即可,不可过度用力,以免损坏密封件或阀杆螺纹。
电动操作时,需通过控制按钮或远程指令操作,密切关注阀门动作情况和反馈信号,若发现异常噪音、振动或信号异常,应立即停止操作,切换至手动模式检查故障原因。电动操作完成后,需确认阀门状态指示正确,限位装置稳定动作。
(三)特别工况操作要求
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时,若阀门操作机构出现冻结现象,不可强行操作,应采用温水解冻或电加热方式使冻结部位融化后再操作,避免部件脆化断裂。对于输送高温介质的阀门,操作前需确认保温措施完好,避免操作机构受热变形影响传动精度,操作人员应佩戴隔热防护用品。
在系统压力波动大的场合,阀门启闭应缓慢进行,避免因流量突然变化产生水锤现象,对阀门和管道造成冲击。当管道系统存在压力时,关闭阀门应分步操作,先将阀门关闭至半开状态,待系统压力稳定后再全部关闭,减少密封面的冲击磨损。
三、日常维护与稳定使用规范
软密封闸阀的操作机构需通过定期维护保持良好性能,同时需遵守稳定使用规范,防止意外事故发生。
(一)操作机构维护保养
定期润滑是维护操作机构的关键环节,手动操作机构应每3-6个月加注一次润滑脂,润滑部位包括阀杆螺母、阀杆导向套和传动副接触面。加注润滑脂前需清理油污和杂质,选用与介质性质和工作温度匹配的润滑脂,如普通工况选用钙基润滑脂,高温工况选用锂基润滑脂。
电动操作机构需定期检查电机运行状态,清理散热孔灰尘,散热良好;检查减速器油位,不足时及时补充同型号润滑油;紧固电气连接部位,防止松动导致接触不良。限位装置应每半年校验一次,确定开关位置准确稳定。
定期检查操作机构的磨损情况,若发现阀杆螺纹磨损、阀杆螺母松动或手轮晃动,应及时修理或愈换部件。对于长期停用的阀门,每月应进行一次启闭操作,防止阀杆锈蚀卡滞,保持操作机构灵活性。
(二)稳定使用注意事项
操作阀门时需穿着适当的防护用品,如不滑鞋、手套等,避免穿着宽松衣物或佩戴易缠绕的饰品,防止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。手动操作时应使用用工具,禁止用锤子、扳手等敲击手轮,以免损坏操作机构。
阀门运行过程中,禁止在操作机构上放置重物或攀爬站立,不可随意拆卸操作部件。发现操作机构异常时,应立即停止使用,待技术人员检修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运行。对于输送不好的、不好的或易燃易爆介质的阀门,操作时需严格遵守稳定规程,配备需要的防护设备和应急措施。
阀门检修时需要先关闭上下游控制阀门,排空管道介质并释放压力,确认系统无压后方可拆卸操作机构部件。检修完成后需进行试运行,检查操作是否灵活、密封是否稳定,无异常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。
总之,软密封闸阀的操作机构是实现阀门功能的核心,其性能和稳定性取决于正确的结构设计和规范的使用维护。通过了解操作机构的组成特点,遵循操作流程和维护规范,可延长阀门使用寿命,确定操作稳定,充足发挥软密封闸阀在管道系统中的控制作用,确定系统的稳定速率不错运行。